20191210《中国冶金报》
“功勋”轧机的“神医”
——记全国技术能手、河钢邯钢连铸连轧CSP轧机维修工杨洪
本报通讯员武日泽 杨晓霞 记者吴兆军
“要不是杨师傅发现得及时,不但减速机会报废,还会影响产量。”
12月3日,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职工杨洪像往常一样又立功了。无独有偶,11月28日,他在产线认真点检,及时消除了轧机传动轴配油盘连接螺栓断裂隐患。
杨洪说:“我要时刻牢记责任、使命,关键时候要豁得出,顶得上!”
1990年退伍到河钢邯钢,在产线摸爬滚打35年,凭借一种强烈的责任心,杨洪在产线上练就了“听诊”设备的绝活儿,他在巡检时,仅靠耳朵听就能判断出轧机工作是否正常。职工们亲切地称他为产线上的“神医”。
做工作上的有心人
杨洪所在的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CSP产线,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引进的3条世界上最先进的CSP(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)产线之一,1999年一经投产,就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,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大事故,为国家经济建设生产了5000多万吨的优质钢板,这些钢板在南水北调、西电东送、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中“建功立业”,工人们亲切誉为“功勋轧机”。
“我是产线上的一名维修工。”已经荣获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的杨洪谦虚地说道。即使无数荣誉加身,他依旧每天围着设备转,厂里有了技术难题随叫随到,无怨无悔。
杨洪对于工作认真负责,“手到、心到、脑到”是他总结的六字箴言。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流程,规范且细致,每一次发现设备隐患保证20分钟内解决问题。
1999年,河钢邯钢为了大型化,从德国引进CSP轧机,工人师傅们对这个外国来的洋玩意儿十分好奇,在外国工程师来到产线维护、拆卸设备的时候,总有一大批工人跟在后面,杨洪也不例外。但是,到了下班的时候,外国工程师离开现场,工人师傅们都傻了眼。
“机器上都是洋文,咱也看不懂,接下来的活儿怎么干?”
工人们一边说一边离开了现场,只有杨洪留了下来。杨洪拿起拆卸下来的零部件,仔细琢磨,脑中回想着当时外国工程师拆卸、维护时的顺序。杨洪找到了更换的零部件,凭借记忆按照拆卸的顺序安装设备,没过多久就完成了设备维护工作,丝毫没有耽误生产。
第二天上班后,两名外国工程师看到设备已经安装完毕,工人们正在生产时,不由得瞪大了眼睛,他们难以置信地问道:“中国人这么能干?”当他们得知是杨洪凭借着记忆完成了设备维护任务时,不禁竖起了大拇指,说:“杨,你真了不起。”
“听声响,我就能判断出轧机的工作状态。”杨洪说道。
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凭借35年的经验积累,杨洪对专业知识都已了然于胸,对产线情况更是知根知底,听到轧机发出的声响,他就能判断出轧机的工作状态。谁也不知道这是杨洪多少次凭借“听力”和精密点检发现隐患,成功的避免了事故。
把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干好
“要想做得好,就要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儿,干别人干不了的事儿,并把它干好。”杨洪说。
“杨洪是一个能钻研、爱研发、爱学习的人。”他潜心研究CSP产线西马克大型传动设备工作原理,把每一次设备维修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。他制作出多种大型传动设备的点检工具:探杆、齿轮箱内磁力万向检测装置、箱体内的磁体装置……每天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都会携带这些工具进行精细点巡检,保护产线的运行。
今年5月15日晚上22点,在家休息的杨洪突然接到电话:精轧机事故剪前侧导板固定轴开裂,需紧急处理。“这个直径100毫米的家伙一旦断裂掉落,肯定导致停车。”杨洪听闻消息后立即赶往单位。
经过现场了解,杨洪决定:压低连铸拉速,充分利用加热炉缓冲作用,每过3到4块板坯就停下产线,用10分钟处理固定轴,如此反复,直至问题解决。“暂时处理一下,等天亮了再彻底解决吧!”有人建议说。杨洪严肃地说:“不行!高端产品生产节奏紧凑,用大块时间处理太耽误生产。”
从深夜23时到第二天凌晨4时,杨洪在火热的产线边来回穿梭20多次,终于将故障解除,同时也成为了大家的学习榜样。
凭借超强的敬业精神,今年初以来,杨洪完成了粗轧除鳞泵泄荷阀、精轧除鳞反冲洗过滤器、稀油润滑系统润滑泵等9处设备升级改造项目,及时发现消除F4下传动轴配油盘连接螺栓断裂、F4减速机高速轴输出端轴承保持架开裂等3项隐患。
大家都会了才叫技术
杨洪说:“一个人会了不叫技术,大家都会了才叫技术。我要做好传帮带,培育好新人。”
“到学业完成后我还要回到连铸连轧厂,再跟师傅学习。他是一座解决设备技术的‘富矿’。”杨洪带领的一位考取博士的女徒弟说。
在“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工作室”里,培养出了多名青年才俊,他们在机械设备、液压系统、电气设备等多个专业领域都颇有建树,创新成果达到百余项。研制的挡水装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正式设备,每年创效百万元以上,荣获国家专利。
该工作室中的韩社军参加工作不久,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技术主管,他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生产难题,完成的轧机出口叉形板改进项目,年创效达到150万元。
名师出高徒。“工作室中除了韩社军,还有不少优秀的年轻人接班。”杨洪很欣慰地说,“好多在我工作室工作过的年轻人现在都已经走向了关键岗位,肩上的责任更大了,任务也更重了。”
杨洪总是干一行,爱一行;专一行,精一行。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受到嘉奖。在连铸连轧厂作为维修车间的一名装配钳工,他退伍不褪色,转岗不转志,将部队里培养的红色基因传承了下来。先后荣获“河北省技术能手”“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”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等多个荣誉称号。
“大国崛起、民族复兴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国担当、实干强企。”他说,“忠党报国对咱普通人来说就是兢兢业业作好本职工作,祖国的发展就有我的点滴贡献。年轻时从军,现在做好产线维护工作就是我为新中国成立70年尽的一点绵薄之力。”杨洪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