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1127《中国冶金报》
老矿山焕发新活力
——河钢邯钢矿业分公司市场化运营纪实
本报记者吴兆军 通讯员文勇
11月的河钢邯钢矿业分公司,道路平直,冬青葱绿,活性灰生产线红红火火,巍峨厂房矗立在蓝天白云间。笔直的马路如一条黑飘带,道路旁的下水道井盖上2只白鸽,5颗红星,1个“70”数字,展现出职工巧手绘出喜迎建国70周年的文化矿山。
在创新中发展、一切围绕市场化运营,成为该公司的主旋律。
2017年、2018年,该公司连续两年利润突破亿元大关,2018年创造了盈利历史最好纪录。该公司解决了169名职工历史遗留问题,职工有了归属感、幸福感。2017年~2019年10月份,该公司活性灰累计产出150.2万吨,保证了河钢邯钢活性灰正常使用。
几年来,该公司矿山综合整治、绿化美化种植苗木5万多株,新增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,老矿山旧貌换新颜,活力又焕发。
结构调整 逆势发展
河钢邯钢矿业分公司原本是生产焦炭和活性灰的生产企业,拥有职工738人。高质量为河钢邯钢供应焦炭和活性灰是该公司的中心工作。
2017年8月16日,年产80万吨的焦化项目,按国家产业政策停产了。
“焦化系统停产后,每年数千万元的利润没了。使用天然气生产活性灰,吨灰成本至少上升200元。焦化系统大量职工成了待岗人员,收入无法保障,职工队伍如何稳定?”该公司经理李洪春眉头紧锁:“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里,如何让企业更好发展?”
“困难如山,再难也要挺过去。”李洪春和班子成员,认真研究企业的未来,一个新思路在脑海浮出——“迎接挑战,内强管理,理顺流程,升级改造,强根固本,‘保灰保钢’。”
思路有了,如何激发职工的干劲儿?“只要我任职一天,就决不让一名职工下岗!”在职工代表大会上,李洪春承诺掷地有声,“面对困难,我们要以凤凰涅槃般的勇气,在市场化大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。只有这样,大家的收入才会只增不降。”员工纷纷表示,愿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,共渡难关。
“保灰保钢”是核心工作。该公司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组织实施了活性灰窑燃料系统紧急改造,使用天然气替代焦炉煤气作为燃料继续生产活性灰。燃料问题的解决,让活性灰系统有了自我造血的功能,既保证了优质活性灰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河钢邯钢,又让活性灰系统人员的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。
为安置人员,该公司进行了机构改革和资源整合,成立人力资源科,以便更好地解决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期内部人员转岗安置问题。同时,该公司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,成立维修车间、运修车间和市场运营部,对原焦化系统人员进行转岗安置,一个不落。
该公司将以往外委实施的设备维保、汽车修理、物料运输等业务全部收回。以前由协力工做的工作,现在全部由职工自己完成;以前让外委队伍挣走的钱,现在全部变成职工的收入。经过培训和实践,以前煤焦车司机、调火工、洗脱苯工转身变成了现在的钳工、电工、汽车修理工等生产骨干。一支支撑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迸发活力、茁壮成长。
创新改革 勇闯市场
“勇做市场化大潮中的弄潮儿,别人能生存,我们要活得更精彩!”李洪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,“我们既要强根固本,完成‘保灰保钢’中心任务,又要大胆拓展思路,进行产业延伸,进行技术输出,全力以赴实施管理创效、技术创效。”
为持续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,该公司将奖金分配权限全部下放到车间、科室,充分发挥奖金分配指挥棒的作用。同时,该公司配套制订了市场化管理实施方案,确定了运行目标、保障体系、组织机构、主体构架、价格体系核算结算、考核体系等事项,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,解决了“大锅饭”问题。
该公司积极盘活闲置资产:利用焦化拆除后半闲置的污水处理站承揽东信焦化、大社镇区域内村庄及企业污水运营处理业务进行创效;对外租赁洗煤闲置场地创效益;利用残采石料加工片石创效益;利用现有宿舍、教室,建成培训基地,实施培训创效……
此外,该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:成功处理了永洋特钢新建600吨/日活性灰窑结瘤严重、活性灰品质一直不达标的难题;攻克新疆拜城焦化公司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不达标的难题……业主单位纷纷竖起大拇指,“与邯钢人合作,我们放心!”
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。经过该公司上下齐心协力,艰苦奋斗,该公司2017年不但没有亏损,利润还突破亿元大关,2018年利润达1.66亿元,创造了该公司盈利历史的最高纪录。李洪春兑现了他的诺言,职工收入不但没有降低,还有了明显的增长。
该公司解决了169名中介工转合同工的长期历史遗留问题,规范了用工方式,职工有了归属感,干劲越来越足;优化了职工岗位系数,实现了岗位人员收入的直接增长……
效益增加,职工稳定,厂区面貌靓丽一新,企地关系和谐稳定。该公司还获得河钢邯钢创效先进单位、红旗党委、现场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。
环境整治 绿色矿山
“为了矿山天蓝水绿,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,超低排放,保证清洁生产。”河钢邯钢矿业分公司党委书记苏海强说,“为了环境更优美,我们开展了厂区环境整治,填坑造林,栽花种草,只为矿区的一片蓝天。”
为了矿区的天更蓝、水更绿、空气更清新,该公司以“四见、四无、四不”(区域见湿、路面见黑、裸土见绿、设备见本色,厂区环境无烟、无味、无尘、无声,生产过程不产尘、厂房封闭不溢尘、物流运输不带尘、仓储棚化不扬尘)为目标,在绿色发展、超低排放上,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“生产和厂区环境好了,受益的首先是我们自己。”该公司活性灰车间主任李延明、党支部书记姜丽申率先行动。
该公司开展了厂区环境整治:优化工艺,优化物料运输线路和装卸方式,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;对除湿、抑尘、除尘等环保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;将厂区道路全部翻新铺设柏油路面;全面开展卫生大清理、大整治,让设备见本色、卫生无死角;大力开展厂区靓化、绿化工作,栽树种草……几年来,该公司绿化覆盖率超过36%。
该公司厂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。活性灰车间职工田军说:“我们现在上班感觉不是身在工厂,而是身在主题工业公园”。
目前,该公司已成为峰峰矿区标杆企业。该公司通过政府部门环保综合绩效打分评价验收,成为峰峰矿区A类企业。
描绘蓝图 信心满怀
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市场形势依然严峻,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稳定支撑和持续动力。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带领矿山腾飞。”李洪春思考着以后的发展方向。
深思熟虑,多方征求意见,一幅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蓝图绘就:强根固本,稳固主业,“保灰保钢”,服务大局,永远是矿业人的责任;借力发展,依托河钢邯钢建设大型现代化原料基地,保障矿石资源稳定供应,并配套建设先进活性灰窑,为邯钢提供优质活性灰。
该公司借势发展,充分利用峰峰矿区政府旅游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扶持,建设多元化文旅项目“响堂亲子乐园”,打造邯钢和峰峰矿区又一张靓丽名片;充分利用产能置换优惠政策,利用市场化机制,引进第三方投资合作,解决资金短缺难题,建设年产148万吨水泥粉磨站及10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……